这所既悠久又年轻的传媒学院向全国广发“英雄贴”

  亚盈体育平台院长岗位需要具有博士学历学位和正高级职称;具有中央媒体从业经验,在全国业内具有较高的声望和较强的影响力(对业界资深人士,有关学历条件等可适当放宽)。而对于专任教师岗位,则要求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的硕士研究生;具有省级及以上新闻媒体从业经验在待遇方面更是诚意十足,公告强调,引进院长给予但不限于年薪、安家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费、校内公租房等人才引进待遇,具体待遇面议;引进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专任教师,按照《贵州师范大学引进博士基本待遇及兑现工作方案》享受相关待遇,对于特别优秀的博士,可按“一人一议一策”引进。谈起贵州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可以说是既悠久又年轻。说其历史悠久,源于早在1943年,就在学校国文系讲授新闻课程,开贵州新闻传播教育之先河。2002年以来,学校相继开设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是贵州省最早开设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而说其年轻,则是因为贵州师范大学于2016年正式组建成立传媒学院;2017年7月,传媒学院获批为贵州省委宣传部与贵州师范大学共建的新闻学院,与全国众多新闻传播学院相比,自然是学院成立时间相对较短。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传播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学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广播电视领域)授予权;拥有具备西南高校领先水平的全媒体教育实验室;建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谢六逸新闻传播研究中心,是全国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发起单位之一、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融合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虽然居于西南一隅,但在学科建设上颇有建树,此次引进具有中央媒体从业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显然是希望在我国新文科建设逐步推进的形势下,寻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落脚点。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方面,有着更多多元化的实践,包括部校共建、跨界共建、校地共建等模式,为学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实施部校共建等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亦是为了使新闻传播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一方面推动高校教师能够深度融入新闻实践,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具有新闻管理和实践经验的新闻人加入到新闻教育中来,形成学界与业界新型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的新范式。在此背景下,引进媒体人担任传闻传播学院主要领导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02年范敬宜、邵华泽就分别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成就了当年学界与业界的一段佳话。伴随着部校共建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媒体人走进学府,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分别接棒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再如人民网原总编辑、人民网研究院原院长余清楚,出任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则出任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而中新社总编辑兼副社长王晓晖同时调任南开大学任教授,工人日报社原社长孙德宏也加盟该院担任教授。可以说,在实施“部校共建”基础上,很多媒体单位领导都出任该地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领导职务,同时,也有更多大学专任教师通过挂职、调职等方式来到新闻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对培养更多实践型、复合型人才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贵州省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启动于2014年。2022年8月,为进一步推动业界学界互动、充实优质师资、加强实践教育,提升共建质量水平,经研究,贵州提出引进业界资深人士担任新闻(传媒)学院院长,在资源调度、经费使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大自主权。同时,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每年拿出一定比例教师招聘名额,面向全国主流媒体引进一批具备高级职称的业界人士担任专任教师。新闻传播学科有着天然的交叉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而伴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样给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其中,曾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的张昆教授,曾在其《新闻传播教育导论》一书中,明确提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病根”在于“师资”,是制约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瓶颈。张昆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绝大部分教师来自新闻传播类专业,但基本上都没有媒体业界的从业经历,同时还有跨学科专业教师,往往不懂新闻实务。由此,张昆教授呼吁,要敢于面向业界延揽一流的精英,充任新闻传播专业核心业务课程的主讲教师。此次,我们期待更多优秀媒体人能够积极报名,也期待更多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新闻学子,在理论与实践双重历练下快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报名电话:,贵州师范大学人事处田老师)